地处潍坊市南部的安丘,是除“中国设施蔬菜之乡”寿光市以外的又一个蔬菜生产大县:年产蔬菜近200万吨,近年来年出口量约40万吨、出口额约30亿元,约占山东的1/7,有“世界的菜篮子”美誉。今年1月1日,由15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全球体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落地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迈出了坚实步伐。对农业而言,作为一个全面、高质量、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体现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上。如今,该协议生效已有两个月,记者来到外向型农业有显著优势的安丘,围绕协议产生的影响、当地采取的应对举措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影响:
并非立竿见影 重在长线布局
尽管石长友“相对满足”,但也不难看出,RCEP 的签署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安丘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在日本有自营的营销体系,主要出口蔬菜制品、调味品、罐头、速冻食品、板栗、黑大蒜等。公司贸易部经理奚良妹坦言:“多数农产品本身关税就低,多数不在降税目录之列。如黑大蒜、板栗等产品在目录内,但短期内税率下降也很有限,需要经过三五年才能看出明显效果。”数据显示,安丘共有外贸出口企业340家,其中农产品出口企业占比达70%。由于这部分企业未加入RCEP前,多数出口的农产品就是零关税,因此获利程度相对较小。
福克斯(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出口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王震 摄。
应对:
坚持深挖潜力 筑牢产业底座

安丘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检测。王震 摄。
未来:
顺应开放发展 推动全面发力
“开放发展是大势所趋,外向型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仅要在农产品出口领域继续发力,还应该引进利用外资、相关技术合作、主动‘走出去’等方面全面发力,以期赢得‘未来的竞争’。”安丘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孙明玮说。安丘所在的潍坊市,是2018年获批建设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瞄准国际一流,实现开放发展,是农业农村部、山东省政府、潍坊市政府三级合力建设潍坊国家农综区的题中之义。实施入区货物“预检验”制度,对进出口食品实现“即报即放”、鲜活农产品实现“即验即放”;在潍坊港实施进口“船边直提”、出口“运抵直装”模式;探索应对贸易壁垒新路径,建立全国首个食品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近年来,潍坊农综区瞄准打通农产品进出口的“堵点”“痛点”,可谓重拳频出。采访中,不少企业表达了对未来贸易政策的期望。比如,希望协定能够推动企业“引进来”。裕田食品反映,希望能够从RCEP成员国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特别是国外优质良种资源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多扩展一些新的市场,特别是一些未开展的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