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加速融入农业生产各领域,为农业现代化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潍坊市加快种业、种植、加工、农机等多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不断赋能,为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奠定基础。科技力量的加持,交出了一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答卷,为潍坊农业“三个模式”创新提升扩增了腾飞的翅膀。
(一)
“它的种子按颗卖,一颗8毛钱,一袋1000颗,800元左右,这么一箱500袋,售价在40万元左右。”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一小箱子“樟小白”番茄种子贵比一辆豪车,彻底颠覆了参观者固有的认知。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然而,过去寿光蔬菜产业的“芯片”却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每年光购买国外种子就要花费数亿元。
为扭转这一局面,寿光市专门出台蔬菜种业扶持政策,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亿元,培育7家种业龙头企业、29家标准化种苗基地,规划建设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建成投用了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
目前,寿光自主研发蔬菜品种178个,种苗年繁育能力18亿株,占全省的近1/4,产值突破10亿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产蔬菜种子的市场占有率从10年前的不足50%,提升到了现在的75%以上。
种业创新离不开技术与人才。寿光规划建设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带动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等多家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4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深入合作。其中,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建设的分子育种实验室,获批“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投用了山东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2.5万份,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先后在寿光落户并实体化运行。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是“寿光模式”的发源地,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寿光市以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为发展方向,按照“做强两端、提升中间”的思路,在后端牢“菜盘子”,重点培育特色蔬菜品牌、打通高端销售渠道;中间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构建新型组织体系,打造“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模式;而在前端,拎稳“菜篮子”,重点做标准研发、种子研发和技术集成创新,加快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抢占蔬菜全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
诸城市密州街道北朱解,密州果树科技示范园里,一行行苹果树如列队的战士,黄色的“维纳斯”、红色的“宇宙翠”,在阳光下自由地汲取阳光雨露欢乐生长。基地负责人说,再过一个来月,这些果子就成熟可以上市了。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果树是去年刚栽上的。第二年就能结果丰收,品质还好,这让不少来此参观的“老把式”惊讶不已。
这片占地730亩的基地,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对苹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与试验示范,以高端苗木繁育技术为基石,将科研结果进行成果转化,栽植包含维纳斯黄金苹果、13号、香妃等20余个苹果新品种,采用矮砧密植新型种植模式,能达到次年见果、第三年亩产3000斤、第四年亩产4000-5000斤的早产丰产效果。下步他们将致力打造集生产、观光、旅游、采摘、农业体验、技术输出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传统果业改造升级。
诸城市相州镇股份合作孵化中心,一场电商直播销售正在进行,主播正在声情并茂地介绍当地特产的肉制品、鸡蛋、小米,嘀嘀嘀的下单声不绝于耳。近年来,该中心以推动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集数字化运营管理、电商直播销售、工作案例展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孵化转化、职业农民培训等于一体,采取理论教学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
感乡村之美好,知乡村之振兴。行走在广袤乡村沃野,不仅能看到仓廪殷实的田园“丰”景,满溢眼帘的还有诸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壮丽图景。在科技的加持下,“诸城模式”更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资源,更好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多方共赢、协调发展,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三)
科技的力量在潍坊全域呈现。
安丘市凌河街道石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区,几十个高标准红芽姜钢架大棚蔚然壮观。示范区一改大姜种植一年一季的“千年传统”,通过大棚保温、地暖加温等方式,实现了当地特产“红芽姜”一年种两季,夏天收获一次,春节前再收获一次,春节前后上市的每公斤能卖到60元以上,亩均收入25万元,极大助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
安丘农谷产业园,一条小米加工的生产线正在紧张安装,实现当地名产“辉渠小米”的再增值。库房里,首批几十吨谷子已经入库,每一袋谷子上都贴着一张带二维码的标签,手机一扫,这袋谷子的种植户、种植地块、收获时间等信息一览无余,打造了从“土壤到餐桌”全链条、智慧化、社会化监管服务。
国际食品产业园,集合食品产业研发、食品生产、展示交易、冷库物流、商务生活等于一体,全产业链体系运营,加速企业成长。坐落于此的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由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寒亭区人民政府、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四方共同建设,设植物蛋白、果蔬食品、特色功能性产品等 6 个科研创新中心,与300多家企业合作,研制新产品1000余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ICC 最高学术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
小小的无花果也可以做出大大的产业。潍城区无花果三产融合产业园,一产项目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搭建全国最大的“无花果种质资源库”,建设“高效益无花果品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致富;二产项目联合科研院所与山东果品研究院和中国农产品研究院合作建设“无花果深加工研究院”,解决无花果深加工难题,打造产研推用一体的“无花果+”产业综合体,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坊子区水墨庄园,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潍坊农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对接,对热带水果进行设施化种植,目前已成功驯化种植热带水果30余种,实现每个月都有3-4种热带水果可以采摘,“南果北繁”的实践成功向外地推广。
坊子区洼里村,玉泉洼有机蔬菜种植园,长在“床”上的有机蔬菜,一边挤奶一边给奶牛按摩的自动挤奶机器人,高效生态农业、有机循环农业……经10余年建设,目前园区规模已扩张到3210亩,建成冬暖式大棚108座、智能大棚4座、有机蔬菜智慧工场1处,另有生态牧场、生态养鸡场、大型沼气工程及酵素菌车间,业态涵盖有机种植、生态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业科研、休闲采摘、教育培训等,成为区域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
(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4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养活14亿多人口,关键是要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这就需要农业工程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认为,潍坊的“三个模式”走出了全国农业产业化之路,它的典型特征是包括科技赋能在内的“三个创新”。
数字,凸显潍坊农业的“科技力量”。
近年来,潍坊市致力科技赋能,交出了一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答卷。潍坊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强创新平台,突破种业“卡点”,加速智慧升级,推动农业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75%,潍坊蔬菜标准推广到27个省(区),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率达80%、亩均增产30%以上,潍柴雷沃340马力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所有在田作业农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科技力量的加持,为潍坊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潍坊用全国1.7‰的土地、1‰的淡水,贡献了全国6.4‰的粮食、16.8‰的蔬菜、10.7‰的肉蛋奶、21.4‰的农产品出口额,蔬菜、畜禽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等4项产业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科技,将为潍坊农业“三个模式”再延“腾飞之翼”。
“三个模式”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典范,走出了一条新路。潍坊这个“新三农”的希望之地,秉时代“科技之翼”,再创新、再创造,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再探新路、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