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99-51号进口警报,印尼某大型虾类出口商因其产品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137(Cs-137),被列入红名单。
此前,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洛杉矶、休斯顿、萨凡纳和迈阿密四个港口检测到运输容器含铯-137(Cs-137),美国FDA随后进行放射性核素分析,确认一份印尼裹粉虾样品中存在该放射性物质。
食品伙伴网针对美国通报印尼虾检出放射性元素铯-137污染风险进行解析,以供行业参考。
01
关于铯-137
铯-137是铯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核反应产生。铯137半衰期约30年,衰变时铯-137会释放β粒子和γ辐射,这些辐射与不良健康影响相关。铯-137暴露后引发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取决于剂量和暴露时间。高剂量暴露会导致急性辐射综合征,而长期分散接受的低剂量暴露可能不会立即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仍可能造成危害。长期反复接受低剂量照射(例如通过长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最令人担忧的主要健康影响是癌症,其机制是人体活细胞内的DNA受到损伤。
02
水产品中铯-137的限量要求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CXS 193-1995)规定非婴儿食品中硫-35、钴-60、锶-89、钌-103、铯-134、铯-137、铈-144、铱-192组合的指导水平为1000 Bq/kg。
中国《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1994)中规定铯-137在肉鱼虾类的限量为≤8.0×102 Bq/kg。
美国《进出口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指导文件》中规定了铯-134与铯-137的组合推导干预水平(DILS)为1200 Bq/kg。
欧盟2016年颁布的《核事故和其它辐射应急情况之后的食品饲料放射性污染的最大允许限量》(REGULATION (Euratom) 2016/52)规定半衰期大于10天的所有其他核素的总和,尤其是铯-134和铯-137在除少量食品外的其他食品中的限量为1250 Bq/kg。
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指定放射性物质》规定其它食品[不包括矿泉水类、原料中含茶的清凉饮料水、婴幼儿食品(不包括乳及乳制品省令中规定的乳及乳制品或以乳及乳制品为原料的婴幼儿食品)]铯-134和铯-137限量之和为≤100 Bq/kg。
03
小结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8月19日表示,目前尚未在任何产品中检测到超过当前铯-137推导干预水平(DILS)1200 Bq/kg的情况;但美国FDA指出,在裹粉虾样本中检测到的铯-137推导干预水平(DILS)为68 Bq/kg,若长期食用并结合环境中及其他来源(如医疗程序)的辐射暴露,可能对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避免摄入类似FDA检测样本中铯-137水平的产品,是降低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健康影响的预防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需兼顾科学限量与风险预防。本次事件中,FDA的快速响应体现了对长期低剂量暴露的审慎态度,为全球食品放射性监管提供了参考案例。
知识拓展
进口预警是FDA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进口食品在通关时采取的一项处理措施。对于符合进口预警要求的企业/产品,FDA会在未检验的情况下对企业/产品实施自动扣留(DWPE)。进口预警有红名单、绿名单、黄名单三种。红名单针对高风险对象,当FDA发现某公司或来源国家/地区的产品多次违反安全标准(如含有害物质、标签错误等)或涉及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时,会将其列入红名单,即货物抵达美国口岸时,无需开箱检查即可直接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