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知乎网发布“海关总署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消费者会买单吗?”话题,网民“荷包蛋先生”发表评论,我之前还在b站做过一期视频,专门写了下我认为的这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时间和后续禁止日本水产进口事件是不是回旋镖。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件事的主要两件回旋镖,一真一假。
真的回旋镖是什么?是23年是从官媒到自媒体国内舆论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批判过程中,极度地向民粹倾斜,造成的谣言包括但不限于“形成核海”“太平洋渔业造成污染”,极尽能事渲染核污染水排海一定会造成多大的污染。但是,在后来的检测中却没有出现问题,国内也将政策退回了初始阶段的部分地区限制,这就是妥妥的回旋镖。
假的回旋镖是什么?是认为国内放开日本水产进口代表着官方在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叙事破产,但实际上外交部和海关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要远远优于国内内宣媒体:前者在23年的发言中不仅明确了日本的排海是“制造风险转嫁风险”,同时在日本排海的后很快将建立“有日本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实质性参与、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机制提上日程,从而使中国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的举措,从类似于美国芬太尼关税的惩罚性政策,变为符合WTO框架的应对日本排海风险的应急政策。从这个时候开始,其叙事就变成了“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和“如何管控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造成的风险”两件事,后者未来出现政策变化也就不存在什么回旋镖了。
抛开回旋镖,这件事还真不好分辨谁赢谁输,两边可以做到同时互相自咩也是一大奇景——中国的网友说拿到了独立检测权,说“重新注册”的条款会导致水产进口变成像日本和牛进口和限韩令的情况,说抓住了日本水产进口的把柄;神友说之前还说有污染结果现在又进口是打脸,说放开进口是因为有求于日本,说内宣往复不定消耗公信力。仅X上的日本网友,有说是自民党出卖国家的,有说日本水产也要吃不起的,有说不应该向中国出口继续依赖中国的,有说是因为日本中转中国芬太尼一事达成交换的。(雅虎上是个啥样子我在欧洲没法看到)
从绩效赢学的角度,仅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中国和日本是达成了平手的,在不同的领域各有胜负:
在舆论方面,中国小输。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这种优势问题上,匆忙动用民粹工具引火烧身,让日媒取得机会攻击国内的核电与远洋渔业,属实差到了极点,还好外交部在相对重要的外交言论方面保持了专业性,没有输得太惨。
在经济方面,中国小赢。2022年,日本渔业及水产养殖总产量385.86万吨,出口总量63.4万吨,进口总量222万吨;2024年,日本渔业及水产养殖总产量363.48万吨,出口总额3609 亿日元(没有公布出口总量,对比2022年的出口总额3873亿日元),进口总量209.3万吨。与之对应的,2022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6865.91万吨,出口总量370万吨,进口总量454万吨;2024年,中国水产总产量达7410万吨,出口总量399万吨,进口总量440万吨。
在国际政治方面,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的胜负还有待观望,考虑到该公告中的二、四条确实有可能演变成类似于日本和牛进口的情况。由于欧美的环保组织比较强势,确实没有见有国家或媒体成组织地用此事主动攻击中国,最多是对中国抨击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举证与观点进行“缺乏证据”“目的不单一”的批评,没有成为类似于芬太尼、新疆少数民族等水平的武器。而就中国而言,参考日媒自2024年以来对放开日本水产进口不停的吹风与“狼来了”,但是却对6月底放出“恢复进口”的政策没有做到提前反应来看(有人可能会说5月底不是有消息吗?那次是因为中日高层确定有协议这种公开消息的出现,无法反映主动权在谁,在日媒采访中都引用中国商铺老板观点称说可能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真的有消息应该是在一周内有“知情人士”跳出来),截止目前日本是较为被动的,对中国是否放开缺乏可靠信息。至于该事件是否被中国用于和日本博弈,确实没有什么可靠证据,因为中美贸易战、日本大选、中日韩关系等等都可以解释得通,各有所爱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768925642416744